2008
- 2009
「精神病患藥物濫用者的治療及輔導」研討會
2007
- 2008
Seminar
on Trauma Intervention (December 6, 2007 p.m.)「創傷輔導」分享會
2006
- 2007
Seminar
on Risk Management (March1, 2007 a.m.)
2005
- 2006
實踐綜合服務經驗分享(2006年2月17日上午)
優質服務分享2005-2006---社區為本協作策略(2006年2月17日下午)
2004
- 2005 「伙伴合作工作手法
- 強化家庭及社區凝聚力」分享會 (2005年3月18日上午)
「社會共融工作
- 促進少數族裔人士共融」分享會 (2005年3月18日下午)
2003 - 2004 「實踐優質服務
拓展知識領域」分享會 (2003年9月17日)
社區為本的展外及網絡工作
(2004年1月14日) 2002
- 2003 社區建設及提升社會資本
社會服務的性別敏銳性
返回上頁
Seminar
on Trauma Intervention (2007-08)
研討會程序--2007年12月6
日下午 |
分享會簡報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Trauma Psychology
Professor Kitty K. Y. Wu |
Clinical Psychology Department, Caritas Medical Centre |
|
Extra Marital Affairs Counseling
Ms. Anna S. K. Yuen |
Project on Extra-Marital Affairs, Caritas – Hong Kong |
 |
Bereavement Counseling
Dr. Amy Y. M. Chow |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Unwed Teen Pregnancy
Ms. Suvan S. W. Law |
Mother’s Choice |
 |
|
 |
Seminar
on Risk Management (2006-07)
研討會程序--2007年3月2
日上午 |
分享會簡報 |
主題一:優質服務分享2005-06---社區為本協作策略(2005-06) 主題二:實踐綜合家庭服務經驗分享 |
分享會簡報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研討會程序--2006年2月17
日上午
分享嘉賓:
林月英女士
|
香港家庭褔利會
觀塘分會 順利合家庭服務 中心 社會工作主任 |
 | 黃岳清女士
| 社會褔利署 粉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
| | 陳林綺雲女士
| 香港明愛荃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東荃灣)督導主任 |  |
綜合家庭服務:
概念與實踐
講者:
劉玉王京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助理教授
|
| ii
優質服務分享2005-2006 --社區為本協作策略 研討會程序
--2006年2月17 日下午
服務計劃簡介 「曙光行動--邊緣社群支援計劃」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社區組織幹事 吳衛東先生 許嘉諾女士 |

| 「九鐵連線城市研究」計劃
| 聖雅各褔群會 服務主管
林國偉先生 九廣鐵路 高級支援經理 謝翰震先生 |  | 「一梯兩伙」舊區樓宇維修 |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舊區服協調主任 黎永昌先生 |  | 「給孩子一個快樂聖誕」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社會工作員 蔡慧儀女士 張世寶先生 |  |
「社區為本協作策略」
--- 概念與實踐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副教授 羅致光博士 |  |
|  |
返回上頁
「伙伴合作工作手法
- 強化家庭及社區凝聚力」 (2004-05) |
分享會簡報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一站式會所家居服務計劃」
(合作伙伴: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旗下偉邦物業管理及社會福利署) | 鄰舍輔導會
執行幹事 林梁麗姬女士 | |
「人間有情
關懷遠近」計劃 (合作伙伴:數碼通電訊有限公司)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研究及資源拓展部 發展主任 竺永洪先生 | |
「多行一步」社會融和運動
(合作伙伴:十一個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 | 「多行一步」社會融和運動籌委會召集人
及 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 總幹事 黎志棠先生 | |
訂購優質服務的實踐分享系列
- 分享會資料彙編 每本定價$20元(會員機構)
$25元(非會員機) (i.)
伙伴合作工作手法 - 強化家庭及社區凝聚力伙伴合作工作手法
- 強化家庭及社區凝聚力 (*印備分享會上演說的活動報告) |
|
「社會共融工作
- 促進少數族裔人士共融」 (2004-05) |
分享會簡報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如何透過傳媒,伙伴合作等達至倡議社會共融的成效?
| 香港融樂會
總幹事 周秀芳女士 | |
南亞裔支援聯盟計劃
及 繫出彩虹計劃:非華語學生支援服務:使用互助及義工小組和以南亞裔父母作為服務介入點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青少年綜合服務
總協調主任
翟冬青女士 南亞裔支援聯盟 隊長 陳頌皓女士 觀塘青少年綜合服務 督導主任 曾婉姬女士 |
|
少數族裔綜合服務中心 i運用社區網絡手法及與志願醫療工作人員合作促進共融 | 基督教勵行會
社會服務科 統籌主任 王秀瑋女士 重慶大廈服務計劃 計劃主任 Ms. Sharmila Gurung |
|
深水?藍「南」天空下:南亞裔及低收入家庭互助網絡計劃拓展策略性伙伴
-- 跨文化及跨界別合作 |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
社區工作統籌 潘永樂先生 程序幹事 Mr. M. Tariq | |
訂購優質服務的實踐分享系列
- 分享會資料彙編 每本定價$20元(會員機構)
$25元(非會員機) (ii.) 社會共融工作
- 促進少數族裔人士共融 (*印備分享會上演說的活動報告)
| |
「實踐優質服務
拓展知識領域」 (2003-04)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知識管理
-- 我們的乳酪 | 香港小童群益會
程序經理(知識管理)張婉芬 |
| 知識管理:反暴力服務計劃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VP Sharing |
香港家庭福利會 協調主任(機構改善計劃)楊健偉 |
|
實踐優質服務:
長者服務的經驗 |
聖雅各福群會 持續照顧服務 高級經理馮啟民 |
|
知識管理概述 |
香港知識管理學會 余月輝 |
|
|
孖士打律師行 知識管理主任 李坤璇 |
|
返回上頁
返回上頁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主題文章 |
社會資本與社區建設(25/2/2003) |
香港中文 大學社工系 馮可立副教授 |
| 社會融和與社區建設(7/3/2003) |
多元工作手法 |
「關懷、互助齊心衝破逆境」社區睦鄰推廣計劃 |
荃灣明愛社區中心 |
| 「荃灣區環境改善計劃」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社區增權 |
「家庭關懷大使服務」 |
香港家庭福利會 |
| 「跨區長者增權互助網絡」 |
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
| 「中老年失業人士支援互助計劃」 |
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
| 「發展及延續自主自立基層組織」 |
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
| 「牛頭角邨獨居老人互助計劃」 |
牛頭角明愛社區中心 |
pend | 「艷陽健康大使團」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社區網絡 |
「青少年與家庭計劃」 |
突破機構 |
| 「葵青私人樓宇社區互助計劃」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瑩火耀同途
- 活出我精彩」服務大使計劃 |
香港明愛 婚外情問題支援服務 |
| 「互勵會」單親家庭互助計劃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樂協家人探訪隊」 |
香港明愛樂協會 |
| 社區教育 |
「社區共融行動」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天水圍青少年綜合服務隊 |
| 「南亞裔綜合服務」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 「社區健康促進服務計劃」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社區參與 |
「婦女安全空間計劃」 |
仁愛堂 |
| 分享會討論撮要 |
「分享會」(一)
及 (二) | 社聯 |
|
以上文
件 內 容 須 以 Adobe® acrobat® Reader 閱 讀 , 閱 讀 軟 件 可 在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網 站 下 載 |  |
項目 |
機構 / 單位 |
下載 |
保母行業發展計劃 |
仁愛堂 |
|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 |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 |
| 青少女系列工作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 兩性意識教育計劃
|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
|
其他計劃撮要 |
第三線 |
和諧之家 |
|
「靜中得力」課程 |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 |
|
提昇弱勢社群抗逆能力及自信心計劃 |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
|
愛自己工作坊 |
荃灣明愛社區中心 |
|
「社會服務的性別敏銳性分享會」
(20/1/2003講稿) |
香港明愛 黎偉倫 |
(171KB)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
沙田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 陳綺媚 | (358KB) |
返回上頁
優質服務並非一套絕對的標準,優質服務是經過經驗的累積,並應用於不同環境的知識。優質服務的實踐是一個持續學習、反省及分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有助識別推行活動或制定政策過程中需學習和改善的地方以及成功的要素。優質服務分享並非強調偉大的成就,當中強調分享和借鑑他人不同的實踐經驗,採納他人之長處及教訓,使能提升服務的質素,使業務得到改善。服務和手法是可持續及重覆的,這能讓知識和經驗持續地累積下去,因時並進。優質服務可以是一個政策、活動、服務計劃、法例或研究,並可以是服務一小社群、城市或影響整個國家等。
參考一 |
1.
優質服務和定標管理(Benchmarking)是達致優質服務/
產品的過程; | 2.
被機構紀錄及應用的策略; | 3.
有系統地研究各人所實踐的優質服務,而個別機構能因而提升服務過程,得到業務的改善 (可持續及重覆進行的); |
4.
基本上,學習和分享是定標管理的最重要元素。借鏡他人的優秀經驗,採納他人之長處,運用於各不同情況下。 |
C.E. Bogan & M.J. English (1994). Benchingmarking for the Best Practices:
Winning Through Innovative Adaptation. New York : McGraw-Hill. |
參考二 |
1.
優質服務並非一套絕對的標準,以聯合國愛滋病委員會認為優質服務是經過經驗的累積,並應用於不同環境的知識。優質服務的實踐是一個持續學習、反省及分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有助識別推行活動或制定政策過程中需學習和改善的地方以及成功的要素。
UNAIDS. (June 1999) Best Practice
Collection. Issue 1. UNAIDS: Switzerland. | 返回上頁
社聯推動優質服務的實踐,是為了促進界內分享優質服務的文化,互相交流實踐的經驗、智慧或創新的服務意念,以進一步管理已累積之知識。透過分享會、文字的紀錄或網上的平台促進機構之間的交流,使能參考過去的服務經驗,長遠地讓優質的服務得以持續地發展下去。
返回上頁
返回上頁
更新日蓆:2008年4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