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50"%> 社聯政策報第二期


序>>>>
發展>>>>>
焦點>>>>>>
分析與觀點

香港醫護改革: 分拆服務供應和融資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 韓麗明教授

糾正醫療融資的一些謬誤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 馮可立教授

從 『創建健康未來』到醫療融資
社聯醫療政策工作小組召集人
梁萬福醫生

統計資料 ( 1 )
統計資料 ( 2 )
統計資料 ( 3 )
統計資料 ( 4 )
統計資料 ( 5 )

參考資源
問卷調查
回主頁

決策時應回答的基本問題

醫護融資制度的決策並不是簡單、清晰、直接的選項題。無論是那一種制度,其中所涉及的原則、價值取向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衝突。例如要控制成本,一些國家會減低入院率、縮短病人住院日數、引進日間手術,或是停止資助一些「不必要」的服務,這樣對醫療質素及服務可近性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在探求真正適合香港的融資制度時,不妨先回答一些基本問題,令決策更為全面,考慮更周全:

風險:個人健康、疾病、治療、醫護開支等風險,是否可以由一己全面控制?

 
責任:面對健康風險,那應該是個人、家庭,還是社會的責任呢? 誰應承擔或分擔呢?

 

負擔能力: 對具不同負擔能力的人來說,應該怎樣劃分各者的付費比例呢?
 
損、益: 改革醫療融資制度,誰會得益、誰會受損、誰最需要社會援手?
 
定位:醫療護理應該是社會福利、公共服務,還是盈利業務?
 
角色政府在醫療護理的角色,應該是服務供應者、策劃者、分配者,還是監管者?
 
平衡:用者自付、能者多付、社會公平、政府的社會承擔等說得多了,實際應該怎樣平衡?

 



歡迎轉載,唯須在轉載前與本刊編輯聯絡,取得本會同意。
聯絡方法:
電話: (852) 2876-2414
傳真: (852) 2864-2999
電郵: [email protected]
2007@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版權所有
此項目由公益金贊助
Ch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