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長久以來扮演著全民安全網的角色。政府向其作財務承擔是責無旁貸的,而市民如何能夠承擔高昂的醫療支出更是重要問題。因此,在檢討本港的醫療服務時,必須全面考慮在整體社會環境之下,政府及市民可以承受的醫療開支界線為何。在本港沒有全面的退休及社會保障制度下,公營醫療服務仍然需要起著安全網的角色,為普羅的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醫療服務。
另一方面,醫療改革需要同時檢視公、私營醫療兩方面,而預防性醫療設施更應該大為拓?。
任何醫療變革必須考慮五大原則:公平、服務選擇、服務可近性、成本控制及服務質素。這五大原則亦同樣適用於私營醫療服務。如果未來私營醫療服務需要分擔現有公營服務的一些角色,那麼私營醫療服務更需要發展一套比現時更完善的監察系統。
醫療融資亦是本港醫療制度檢討的基本問題。公營醫療服務在扮演安全網的角色下,究竟如何能夠令有能力的市民肩負他們的醫療費用呢?有關答案對未來的醫療融資方案會帶來重要啟示。除此之外,只解決公營醫院經費的問題,並未能完全解決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很多西方社會都急忙提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就是因為知道缺乏長期護理安排,最終會為醫療體制帶來沉重負擔。所以在研究醫療融資方案時,必須一併考慮長期護理的融資安排。
續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