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與發展: 遊拉薩『四大林』
尤弘剛 (薯伯伯)風轉咖啡館

問路

數年前來了拉薩四個多月,才第一次聽到拉薩的「林」。

拉薩舊城區的地址佷難說得清,如果只說「某街某巷幾號」,對方都不可能找到,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說:「我們在大昭寺往東走一分鐘……」我在拉薩開咖啡館,小巷左穿右插,描述起方向位置時倍感費勁。後來聘請了藏族員工,便索性讓藏族員工去解釋。

她們卻總是說兩句藏語,對方便明白得一清二楚,完全弄清楚我們的位置。我有天好奇的問員工:「你剛才怎麼跟送貨的人解釋這裡的位置?」

「只要說是丹杰林裡面,在措美林對面,他們都知道。」員工理所當然的說。


拉薩「四大林」

在政教合一的年代,拉薩三大寺(即甘丹、色拉及哲蚌寺),代表著三大勢力範圍。公元1642 年,當時的西藏「甘丹頗章」——即黃教執掌的政府,為了進一步拱固政權,相繼建立起「四大林」:即功德林、惜德林、措美林及丹杰林,與三大寺勢力分庭伉禮。

所謂「林」是指聖地或寺院,是當時政教並軌的寺廟,掌握極大權力。經過歷史洗禮,這些曾經顯赫的寺群,剩下只是幾座神廟,歷史意義雖濃,但遊人不多,也許不是壞事。大多遊客都會發現,拉薩寺廟的門票都超貴,但來到「四大林」參觀,全屬免費,而且旅客較少,僧人都特別喜歡跟外地人交談。

在大昭寺附近的丹杰林寺,是桑耶寺(位於山南地區,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的屬寺,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為拉薩「四大林」之一。寺裡最特別的,是放了很多酒瓶,不是有醉酒僧人,只是習慣上用青稞酒或白酒供奉神佛,其他寺裡較少見。青稞酒可以在寺外買到,一元一瓶(青稞酒循環再用,記得不要喝,還有記得要歸還瓶子給賣酒的老太婆,否則她會不高興。)

在另一邊廂,看起來較新簇的策門林,寺體建築建於1777年,在解放以後當然要重新翻修。寺廟結構雖然不算突出,但圍著寺院四周都是民房,巨幅草地,去茶館買瓶酥油茶,坐上草坡曬太陽,一個下午又過去。


為甚麼要維修

要數最特別的,大概是惜德林。進去只見危牆欲墮,這座是曾經很風光的「惜德扎倉」,即「和平佛學院」。佛學院始建於9世紀,幾經重建,在17世紀列為「四大林」之一。到1959年被毀,好端端的一座寺廟,遺下幾塊磚牆,摇摇欲墬,卻一直沒有修補。1984年寺廟軍營撤兵後,民眾開始遷入居住,現在四邊都是民房,大家在惜德扎倉廢墟旁邊坐著,倒是習以為常,危樓也變成生活一部份。日落黃昏映照,顯得份外淒清滄涼。

我忍不住問廢墟旁做木工的扎西大叔,為甚麼沒有人維修這個廢墟。

他反問我:「為甚麼要維修?」

對,保留廢墟,比維修重建更好。

某天無意中進入牛津大學及大英博物館合辦的網站(http://tibet.prm.ox.ac.uk/photo_1998.285.326.html),發現了一張攝於1920年的照片,攝影隊裡其中一人叫Charles Bell(此人後來出了一本藏文教科書,在以後幾十年間成了外國人學習藏語的唯一教材。)至於相片中的建築物,正是丹杰林,即我們咖啡館所在的位置,九十年前的照片,我完全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