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結果


聯合國國際老齡行動計劃2002
引文:  
全球正步向老齡化。聯合國於二零零二年四月舉行第二屆「國際老齡大會」,並草擬了一份「國際老齡行動2002」。各國政府均參與討論,中國及香港政府亦派員出席,並同意推行有關之行動計劃。要有效推行這個計劃,將有賴政府、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和市民的共同參與,特別是長者本身的意見尤其重要。

統計顯示,目前本港65歲以上長者,有超過一半與子女同住。 照顧長者是社會、家庭和為人子女者要共同承擔的責任,我們要鼓勵社會繼續發揚傳統敬老的美德,同時為家庭提供協助,使長者能夠盡可能與親人、子女一起渡過幸福、愉快和充實的晚年。

事實上,人口老化並不一定是社會的負擔,新一代長者之教育水平及經濟能力較上一代為佳,他們退休後相信會有更多機會參與社會。因此,邁向廿一世紀,我們需要及早準備,讓長者能夠從不同途徑表達意見,共同塑造一個更加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生活的社會,不論在政策制訂、服務發展,甚至是市場策略,均加入長者的需要作為考慮。

透過對「國際老齡行動計劃」的討論,我們希望可以制定一套可持續的長者服務政策,為長者提供有效的社會保障、發揮長者潛能、促進長者健康、建立適切環境,並消除任何排斥或歧視長者的做法,讓長者以不同的方式,繼續貢獻社會。


香港長者人口資料
長者人口統計
年齡 1998(1) 2001(2) 2016(3) 2021(3) 2029(3)
60+ (%) 968,600 (14.5%) 1,004,300 (14.9%) 1,593,800 (19.9%) 1,936,000(22.9%) 2,341,100(25.9%)
65+ (%) 701,200 (10.4%) 747,052 (11.1%) 1,076,700 (13.4%) 1,322,500(15.7%) 1,792,000(19.8%)

平均預期壽命(4)
平均預期壽命 (在當年出生) 1996年 1999年 2004年 2019年 2029年
男性 76.1歲 77.2歲 77.4歲 78.6歲 79.4歲
女性 81.7歲 82.4歲 82.7歲 82.7歲 84.6歲


(1) 香港統計月刊1998年10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2) 2001人口普查, 香港政府統計處網頁
(3) 2001人口普查 (推算數字)
(4) 香港人口生命表(1996-2029)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12/2000


國際老齡行動計劃 - 中譯簡本(5)
(內容以聯合國國際老齡行動計劃原文(英文版)為準,該文件可於http://www.un.org/ageing/coverage/下載)
優先方向一:發揮長者潛能
長久以來,長者在家庭和社區內發揮的潛能一直被受忽視,他們日常照顧家人及在社區內從事義務工作等有價值的貢獻,實在難以經濟尺度來衡量。因此,我們要為長者提供適當的環境,鼓勵他們多參與社會服務,將他們的寶貴知識和經驗,用不同的方式,繼續為社會貢獻。我們深信,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消除任何排斥或歧視長者的做法。
議題一:社會發展,長者參與
目標: 認同長者對社會的貢獻,讓他們參與各級決策和政策制定。
行動一: 確認和支持長者對家庭、社區和經濟作出貢獻,讓他們發揮內在潛能。
行動二: 不管是否殘疾或需要他人的照顧,長者都應受到尊重和得到公平的對待。
行動三: 在各決策制定過程中要考慮到長者的需要和他們關心的課題。
行動四: 鼓勵長者組成自助/互助組織,讓他們為自己爭取權益。
 
議題二:年齡無阻,就業機會
目標: 不分老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
行動一: 盡力協助想工作的長者繼續工作,鼓勵僱主僱用長者,並提出靈活退休的政策和做法。
行動二: 推出政策支援需要工作的護老者照顧年老家人,鼓勵僱主為他們提供彈性安排。
行動三: 鼓勵長者創業,保證他們在不受任何歧視的情況下能夠獲得信貸。
議題三:終生學習,與時並進
目標: 鼓勵和提倡進行長者和年長僱員的識字、電腦和技能培訓,讓他們在退休後仍可繼續利用他們的知識和技能,貢獻社會。
行動一: 充分利用不同年齡人士的潛能和專業知識,讓長者也能夠發揮輔導者、調解人和顧問的作用。
行動二: 在教育政策中為不同年齡人士之間製造交流知識與經驗的機會。
行動三: 鼓勵生產商在電腦技術、印刷和影音材料設計上,考慮長者的體力和視力變化。
議題四:跨代團結,長幼共融
目標: 跨代平等互惠,加強代際團結
行動一: 通過公眾教育,促使社會人士瞭解社會老齡化問題,並透過社區聚會,消除代與代之間的隔膜。
行動二: 審查現有的政策,確保這些政策能夠促進不同年齡人士之間的團結。
議題五:退休保障,生活無憂
目標: 推動各種方案,確保長者退休後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行動一: 制定及善用現有貧困測量指標和實施政策及方案,按年齡和性別進行評估,期望於2015年時,可將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比例減少。
行動二: 確認年長婦女、高齡、殘疾及獨居長者的需要及確保所有人晚年時均有足夠的經濟和社會保障。
行動三: 考慮建立養老金制度,從而可以改善長者的生活水平。
行動四: 採取措施,抵消惡性通貨膨脹對退休金、傷殘保險和儲蓄安排的影響。
 
優先方向一:發揮長者潛能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一種完全享有身心健康和社會福祉的狀態,並非僅僅是沒有病痛,心靈上的健全亦十分重要。欲個人能夠以健康和幸福的狀態步入晚年,個人和政府的責任同樣重要,個人責任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政府的責任是創造一個適切的環境,積極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長者的身心健康。
議題六:無分性別貧富,改善長者健康
目標: 認同長者對社會的貢獻,讓他們參與各級決策和政策制定。
行動一: 尋找引發老年疾病和殘疾的主要環境和社會經濟因素,教育大眾對由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不健康行為,如吸煙和酗酒造成的健康問題。
行動二: 在有關行業和專業部門的參與下,通過監管和教育,促進安全使用所有藥物,儘量減少處方藥物使用不當。
行動三: 擬定早期預防措施,為成人提供疫苗注射,防止或延緩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行動四: 注意社區孤立和精神疾病對長者造成的危險,通過同齡互助和鄰居互訪活動,幫助長者與社會保持接觸;同時鼓勵長者保持定時運動,減輕患病風險。
行動五: 教育市民瞭解長者的營養需要與及提供長者負擔得起的牙科服務。
 
議題七:醫療服務,人人平等
目標: 發展一系列健康醫療服務,滿足長者需要。
行動一: 為長者提供負擔得起的藥物和治療措施,讓他們認識及選擇各項保健和醫療健康服務,同時確保醫療服務不存在年齡歧視。
行動二: 以普及性和人人平等為原則,為長者建立社區基層健康服務,同時適當地納入傳統醫藥和培訓基層健康和社會服務工作人員。
行動三: 吸納長者意見作為策劃、實施和檢討地區健康醫療服務參考之用,從而達到改善基層健康、長期護理和社會服務與其他社區服務的協調。
行動四: 促進長者自我護理,發揮基層健康和長期護理服務的優勢。
議題八:培訓人員,提高質素
目標: 為護理照顧人員提供專業進修,提高服務質素。
行動一: 為醫療及社會服務的專業人士,以及非正規照顧者如家人、義工等制定培訓方案,包括關於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培訓,並鼓勵學生報讀入行。
行動二: 鼓勵醫療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士持續進修,並採用跨專業的綜合角度,為長者提供全面護理照顧。
議題九:精神保健,身心康泰
目標: 發展精神保健,促進長者精神健康
行動一: 為患有老年癡呆症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癡呆長者提供評估和服務,讓其盡可能留在家中與家人生活。
行動二: 建立一系列社區支援服務,幫助康復長者重新融入社會,同時避免長者過早入住院舍。
行動三: 建立治療服務和安全設施,滿足患有精神疾病長者的需要,保障其個人尊嚴。
議題十:無懼殘疾,貢獻社群
目標: 支援殘疾長者,同等參予社會。
行動一: 為殘疾長者提供生理和心理復康服務,如在社區內進行殘疾成因的教育,提供如何預防和應付殘疾的資訊。
行動二: 鼓勵為殘疾長者設計及建造方便其行動的設施,如有助加強其獨立生活能力的房屋、交通、各種商業設施及公共服務。
 
優先方向三:建立適切環境
不論境況如何,長者都有權在一個適合他們的文化和方便他們日常起居的環境中生活。因此,房屋設計應考慮長者的個人喜好和經濟能力,讓其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雖然有些長者在日常生活上需要大量的幫助和照顧,但大多數長者也願意並能夠保持活躍和有所作為,包括從事義務工作。
議題十一:居住環境,切合需要
目標: 採納通用設計,促進長者獨立生活
行動一: 在社區內投資建設,例如交通、健康衛生和休閒設施,增加不同年齡人士之間的接觸和溝通。
行動二: 聯繫長者負擔得來的房屋與社區支援服務,確保容許有代與代同住的安排、長期照顧的提供和社會交流的機會;通過設計適當的房屋和公共設施,滿足多代同堂居住的需要。
行動三: 鼓勵設計適合長者進出的房屋及交通設施,方便他們進出公共場所;採用新技術,支援長者在社區內獨立生活。
行動四: 促進發展其他形式的公共和私營交通,鼓勵對駕駛車輛的長者進行培訓和能力評估,設計更安全的道路,並研製針對長者和殘疾人需要的新型車輛。
 
議題十二:支援家庭,從容護老
目標: 支援照顧長者的人士,讓他們得到足夠的資訊、支援及鼓勵。
行動一: 通過各種渠道支援家居照顧者,特別是老年婦女負起的照顧者角色,解決他們在健康、經濟和心理方面的實際需要。
行動二: 提高獨居長者服務的質素,讓他們獲得適當的社區支援,提昇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盡量避免過早入住安老院。
行動三: 加強祖父母在照顧孫子女方面的積極作用。
議題十三:虐待長者,不容忽視
目標: 消除虐老,提供支援
行動一: 消除及處理對長者忽略、虐待、暴力的行為。透過不同的渠道,提高專業人員的敏銳感,教育公眾認識到虐待長者問題。
行動二: 加強司法工作,鼓勵政府和各民間團體合作,處理虐待長者問題。
行動三: 為受虐者提供服務,同時亦為施虐者提供輔導服務。
行動四: 鼓勵保健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員以及公眾舉報可疑的虐老行為,將如何處理虐待長者問題作為專業護理人員培訓的一部分,並建立資訊方案,使長者瞭解各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議題十四:長者形象,正面確立
目標: 認同長者貢獻,建立正面長者形象
行動一: 廣泛推行政策,認同長者貢獻,尊重感激長者;鼓勵大眾媒體宣傳年長婦女和殘疾長者也具有智慧和能力的正面形象,消除以往闡述的負面描述。
行動二: 鼓勵教育界人士認同不同年齡人士,包括長者對社會的貢獻,並將此編入課程之中。
總結
香港正以急速的步伐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統計顯示,到二零三一年,每四名市民便有一位是長者!此改變不單影響長者,社會上每位人士均將會感受到這重大的轉變。因此,現在是時候我們要為此轉變而及早作出準備。

在此歡迎任何人士提供保貴意見,共同建立有效面向老齡化社會之正面政策。

(5) 行動計劃共提出了三個優先方向,十八個議題、二十五個目標和超過二百三十個行動建議。由於要兼顧不同國家,包括發展中及先進國家的需要,計劃內容十分廣泛,筆者在徵詢了一些長者和專業人士的意見後,揀選了較為適合本地情況的十四個議題
聯絡方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長者服務發展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十五號
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十三樓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網頁 : www.hkcss.org.hk/el